驗毒寶,驗毒小工具 (給家長的禁毒資源) - 英國註冊專利及生產

示範 

DrsProducts.com 代理的英國drug lab 驗毒小工具,這工具是一個綜合的驗毒工具,工具可以驗出一種化學品,"胺",胺存在於很多毒品中。為何胺這樣重要?在腦袋中,胺是用來製造血清素,血清素影響腦部神經及行為,胺也存在於迷幻藥及很多毒品中。

驗毒工具很容易使用,也方便攜帶,5-10秒便驗出結果,工具裏邊有棉花棒,驗毒紙及使用說明。

小工具可測試乾的及濕的測試物。測試乾的物料時,弄斷棉花棒一邊,便有液體流到另外一邊。用棉花棒掃仼何的測試物,身體的任何地方及任何東西表面,同樣小工具也可測試一些濕的東西,也可用於戶外,然後將測試物印在測試紙中。出現橙色便是陽性反應,黃色、灰色或白色是陰性結果。
小工具可以驗出可卡因,海洛英,迷幻藥,搖頭丸,冰毒及嗎啡等。小工具非常易用,不須任何特別訓練,這驗毒工具是英國註冊的科技,成果準確。
2015-8-10 (轉載)

香港文匯報訊 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張建良表示,吸毒者被發現的毒齡中位數,由5年前的2.1年,增至去年的5.2年,認為吸毒者愈趨隱蔽;而毒販現時利用網絡販毒,又宣傳軟性毒品可以減肥減壓,年輕人更加容易接觸毒品,禍害無窮。他又擔憂青少年警覺性不足,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販毒,冀家長多留意子女,及早發現問題。禁毒常務委員會正研究是否可以令家長舉報吸毒子女時,子女不用留案底,從而為他們提供戒毒服務。

今年第一季呈報吸毒者人數有2,900多人,按年下跌約一成,較5年前下跌36%,但吸毒者被發現時的毒齡中位數,由5年前的2.1年,增至去年的5.2年,顯示吸毒者上癮較長時間後才求助。

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張建良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表示,吸毒者愈趨隱蔽,毒齡較長,要協助他們戒毒就更加困難,吸毒者所受的身心傷害就更加深。

青年誤以為吸「冰」可減肥

張又稱,介乎20歲至30歲的吸毒者為數不少,他們吸食的毒品以K仔等軟性毒品為多,擔心多了人吸食引致精神錯亂的冰毒,因為他們誤以為吸食冰毒可以減肥或令人精神,其實遺害更甚。他又表示,有人以為吸食冰毒可以減壓,但吸食者反應會較遲鈍,專注力及記憶力會較差,最終影響學業及工作表現。另外,現時毒品傳銷方便,甚至可以電話落單送貨上門,擔心青少年於網上購貨,與朋友於家中吸食。

張建良表示,一些未有經濟基礎的學生的警覺性不足,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販毒,毒販會利用智能手機的即時通訊程式出售毒品,再利用青少年以螞蟻搬家形式販毒,以致近年毒品在社區的滲透愈來愈高,令警方更難追查。他提醒青少年販毒是嚴重罪行,最高可被判以終身監禁,建議家長多與子女溝通。

2015-8-10 (轉載)

新城電台

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張建良表示, 未有具體時間表, 進行驗毒康復計劃的第二輪諮詢, 強調不會硬推計劃.
張建良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, 不少持份者關注 , 計劃能否提供足夠的下游服務, 為吸毒者提供治療, 又知道社會擔心警權過大 , 他們會再研究調整.
如果現行的服務, 有效提高吸毒者尋求協助的動機, 驗毒計劃就無需要推出 .
張建良又指, 吸毒者由初次吸毒 , 直至被呈報的毒齡中位數, 就由2009年的2.1年 , 增加去年的5.2年 , 吸毒者服用的毒品 , 亦轉為吸毒表徵不明顯的危害精神毒品 , 例如冰毒等,增加他們的隱蔽性, 他提醒家長留意 . 委員會亦會研究 , 加強醫院急症室到精神科門診的轉介服務.